酷游-KU游官方网站,戈壁滩上的青春跃动——甘肃体育高考生的逐梦之路

  公司经历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10-01

清晨五点的兰州新区,天边刚泛起鱼肚白,刺骨的寒风裹挟着沙粒扑向操场。一群穿着运动服的身影已在跑道上列队,他们的呼吸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,鞋底碾过冻硬的土地,发出清脆的声响。这是甘肃体育高考生的一天开始,也是无数个日夜重复的“必修课”。

酷游-KU游官方网站,戈壁滩上的青春跃动——甘肃体育高考生的逐梦之路

晨光中的汗水与坚持

凌晨四点的操场:与风沙共舞的倔强

“预备——跑!”教练的哨声划破寂静,二十名考生如离弦之箭冲出去。他们大多来自普通家庭,有的甚至来自偏远乡镇,却在这片戈壁滩上书写着关于坚持的故事。张浩是其中一员,来自定西市通渭县的他,每天要提前两小时从出租屋出发,骑半小时自行车赶到训练场。“去年冬天,我的手被冻得裂了口子,每次握杠铃都疼得冒汗,但我不能停。”他说这话时,指腹的伤疤还清晰可见。

训练内容枯燥而艰苦:每天5公里变速跑、100次蛙跳、50组引体向上……教练王建国曾是省队短跑运动员,他总说:“甘肃的孩子不比城里孩子条件好,但咱们有的是一股子狠劲。”为了让学生们适应高原环境,他特意将训练场地选在海拔1800米的新区,即便夏季正午气温逼近35℃,也要坚持户外训练。“不是折磨你们,是让你们的身体记住这种强度,”王教练擦着汗解释,“等到了平原考试,你们会感谢现在的自己。”

考场上的速度与力量

田径场的冲刺:每一秒都是战场

体育高考的核心战场在兰州大学体育场。当铅球砸中地面发出沉闷巨响,当跳远选手腾空而起划出一道弧线,当百米冲刺者撞线瞬间引爆全场欢呼——这里没有课本,只有肌肉的记忆与意志的较量。

李娜是今年报考体操专项的考生,她的目标院校是西北师范大学。为了练好平衡木上的“后空翻”,她曾在体操房摔到膝盖淤青,却从未喊过疼。“我妈说过,只要我能站在赛场上,就是胜利。”这句话支撑着她熬过了无数个深夜。考试当天,当她稳稳落在垫子上时,台下传来母亲的啜泣声——那是藏在岁月里的骄傲。

而在田径场另一端,马强正在准备400米决赛。他的左脚踝曾因过度训练肿胀如馒头,但他偷偷抹了药膏继续训练。“我想成为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,”这个来自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少年眼神坚定,“就算跑断腿,我也得闯过去。”最终他以56秒8的成绩打破个人纪录,成功拿到合格证。

平凡家庭的不凡梦想

灶台边的营养餐:妈妈的手擀面里藏着希望

体育训练消耗巨大,营养补给至关重要。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,这背后是父母无声的付出。王芳的父母在兰州打工,每月工资加起来不到6000元,却坚持每天给她送营养餐。“早上是鸡蛋牛奶,中午是牛肉面加两个卤蛋,晚上是鸡汤配蔬菜,”王芳的母亲笑着说,“咱家虽穷,但不能亏了孩子的身子。”

更令人动容的是那些来自乡村的家庭。张磊的父亲是卡车司机,常年奔波在陇东的黄土路上;母亲在家务农,靠卖自家种的蔬菜贴补家用。为了凑齐培训费,父亲连续三个月没休息,母亲则把菜园打理得井井有条。“我儿子说想考体育,我就支持他,”父亲黝黑的脸庞上带着自豪,“只要他能走出大山,累死也值。”

尾声:戈壁滩上的青春勋章

当最后一缕夕阳洒在训练场上,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收拾器材。有人坐在台阶上揉着酸痛的小腿,有人对着镜子检查动作是否标准,还有人给远方的家人打去报喜的电话。对他们而言,体育高考不仅是一场考试,更是对意志的淬炼、对梦想的坚守。

在这个平均海拔超1500米的省份,无数像张浩、李娜、马强一样的少年,用汗水浸透的跑道丈量青春,用伤痕累累的双手托举希望。他们的故事或许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在戈壁滩的风沙中刻下了最动人的注脚——原来最耀眼的勋章,从来都不是奖牌,而是那个在困境中依然选择奔跑的自己。

酷游-KU游官方网站,戈壁滩上的青春跃动——甘肃体育高考生的逐梦之路

当明年春天再次来临,新的种子将在这片土地上发芽。而那些关于坚持、关于梦想的传说,将继续在甘肃的大地上流传,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心中不灭的火种。